13635746596

湖北利川:穷土地崛起中药材种植大产业

发表时间:2023年3月16日    作者:通讯员   阅读量:13715

新华网武汉11月4日电(肖进安、吴文华)时至深秋,湖北恩施利川的小山村已有寒冬之势,很多村民开始享受围坐一堂烤火、喝茶的惬意生活。利川是著名的避暑胜地,平均海拔1100米,夏无酷暑,冬季阴冷。这样的气候也非常适合一种中药材即大黄的种植。

走在利川的小山村里,村民的房前屋后、山间地头总能看到这种植物。天气转冷,叶片黄枯,它们的植株有些不起眼,但这并不影响叶片下深埋土中的根茎的生长。在这片土地上,很多人正在依靠这些“不起眼”的植物脱贫致富。

在利川元堡乡,大黄药材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,近年来,逐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。位于元堡乡西部的洛阳村,2014年被列为利川市的重点贫困村。利川市残联、湖北银行驻村工作队入驻洛阳村后,开始带动村里的意向种植户进行大黄试种植,并为种植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。2017年,大黄价格上涨到1.2元一斤,且亩产最高达到12000斤,首批种植户尝到了甜头。看到效益,村民们纷纷加入种植行列。

元堡乡花坪村的村民殷兴刚,早在2013年就开始种植大黄,由于技术、规模的原因,多年来,收益不理想。2017年3月,恩施州社会保险管理局驻村“尖刀班”进驻花坪村。“尖刀班”考虑到殷兴刚有种植大黄的经验,帮助他扩大种植规模,并安排技术指导。今年,殷兴刚的200多亩大黄纯利润达50多万元。

恩施州社会保险管理局驻花坪村第一书记向大造介绍,花坪村村民有种植大黄的习惯,尖刀班决定将大黄作为基础产业发展好。在去四川汶川考察时,大家发现汶川的气候和村里接近,又专门引进了汶川李子。

目前,全村已形成以1088亩汶川李子、1000余亩马蹄大黄为主导的长短结合的种植模式。农户大多与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签订合作协议,村里还成立了村集体经营公司,以保证销路。近年来,花坪村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走上产业脱贫之路。

在元堡乡朝阳村的勤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,新华网采访团队看到,一袋袋大黄从车上卸下。合作社内员工多为附近前来就业的贫困户,他们忙着将大黄进行分拣、切片、装箱、烘烤等,最终大黄被制成干货,成品装袋,外销各地。

据介绍,元堡乡大黄种植面积已达3.2万亩,辐射全乡19个村。全乡已有包括勤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内的国家级示范社两家,其他中药材种植合作社27家,家庭农场15家。这些大黄大多通过合作社等市场主体进行加工、销售。

利川市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山区县,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。目前,利川各类中药材产业留存面积达到32万亩,几乎覆盖全部的15个乡镇。全市从事中药材种植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的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42家,中药材产业直接带动贫困户3万多户增收,成为穷土地崛起的大产业。

友情链接

Links